本网首页
网站首页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 欢迎您,客人登录 | 注册 | 忘记密码 | 搜索 | 帮助 | 刷新 | 用户列表 | 查看IP来源 | 公告

  热血三农今日农村今日农村 → 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图)
用户名: 密码:
您是本帖的第 4752 个阅读者 刷新产品 树型结构显示
 
 * 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图) 加入我的收藏   把本贴加入IE收藏夹



普通用户
哈儿
等级:初段
文章:88
积分:921
注册时间:
2006-4-13 21:35:17
顶楼

发贴心情 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图)
    陕北地区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曾被历史上预言是一个出皇帝的地方,结果皇帝没有出现,却从这个村子里走出了新中国的四任省委书记。最近有关媒体披露了其中鲜为人知的秘密。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袁家沟,在这个陕西地图上都难觅踪迹的小山村,数十年走出了四位省委书记和七十多位县处级干部。而其中的家风渊源与传统,可追溯到更久远的时候。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走出了白治民、白如冰、白栋材、白恩培四位省委书记,因而被当地人称为“省委书记村”

    从袁家沟走出来的人多跟该村的传统风气有着莫大的关系。明朝末年时,村里有个叫白行顺的人做了都御史。据清涧县志记载,此人是白如冰的先祖。明亡后,白行顺告诫后代要忠顺亡明,不做清朝的官。到了近代,袁家沟人仍尊崇家风。

    白姓在陕北地区是一个著名的大姓。正所谓“时势造英雄”,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白姓家族中不断有重要的人物出现,并且伴随着革命的发展,显赫于中国的政治舞台。其中,尤以清涧县袁家沟的一支白姓最具代表性。

    袁家沟位于清涧县城东六十多公里的高杰村北十多公里处,山大沟深。它的东面十多公里是黄河,西面五公里多的地方是无定河。这里地处黄河西岸,与山西隔河相望。

    全村群山环抱、沟壑纵横,一道南北走向的山梁横卧村中,把村子分成南北走向的两条沟,有风水先生说这是一条龙山。在两沟离沟口不远的相对应位置,各流出一股清泉,有人说这是龙的两个眼睛。全村人都饮用这两股泉水。两条小溪一年四季从不枯竭,村民叫它“常流水”。“袁家沟,沟对沟,两条小溪当沟流,四百人口住两头。”当地村民流传的一句顺口溜这样描述。白家祖辈居住的袁家沟分前沟和后沟,在后沟的地方分岔,形成东西两个沟,两条小溪沿着东沟、西沟顺流而下,汇入无定河。

    据这里的村民们说,袁家沟的白氏先祖是从山西大槐树迁来的。至今,村子里还珍藏着一本修于明代的家谱,据称是清涧县最老最全的家谱。

    这本老家谱是由明代洪武年间的贡生白严生主持书写。在家谱里,白姓族人每个人的名字按金、水、木、火、土,五世一轮回排序。不过,很多在外工作的人已经不遵照家谱取名了。他们在上家谱的时候,就会按辈分顺序另取一个名字,在旁边加注现用名。

    村子里的老人们正在筹划着续修家谱,他们合计着重修家谱也要改革,一是把在外工作或者已经举家从袁家沟迁往外地的白姓家族的人重新登记造册,二是把从袁家沟嫁出去的女子也续修在家谱里。

    其实,袁家沟历史上就是一个高官频出的地方。这里有重视教育的传统,临近的高杰村私塾云集、文风浓厚,不少人家都把孩子送到高杰村去读私塾,直到后来袁家沟也有了私塾。

    相传一位风水先生在袁家沟山头转了几圈之后,连呼:“好!太好了!”接着他神秘地说:“袁家沟要出三斗三升菜籽官!”还有一则传说,明朝初年,一名宰相看到袁家沟的风水富有灵气,断言要出九个皇帝,便向皇帝进言,在距袁家沟二十公里的高家洼修建了一座玉皇大帝庙,破了袁家沟的风水。

    袁家沟最终没有出现皇帝,但是出了好几个省委书记。从公开的资料看,白如冰与白栋材分别官至山东省委第一书记、江西省委第一书记,白治民曾任福建省委书记,白恩培是现任的云南省委书记。实际上,70年代末80年代初各地省委还有第一书记的设置,该职位与现在的省委书记相当,因此白治民的省委书记并不可与其他人等量齐观,后来他就任中组部常务副部长,仍属正部级干部。

     在这四位省委书记中,白如冰已于1994年4月逝世,白栋材和白治民早已退居二线,只有最年轻的白恩培仍活跃在西南开发的改革大潮中。

    在从袁家沟走出的四位省委书记中,年岁最大的当数白如冰。1927年11月,年仅十五岁的白如冰便加入了共产党。后来,白如冰在谈到他参加革命的经过时,不止一次提到白明善是自己的引路人。

    生于1897年的白明善是有史可查的最早参加革命的此地白姓中人。他是清涧县高杰村人氏,早年曾到黄埔军校任教官。白明善在1924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按亲戚关系,他是白如冰的六叔。1927年,白明善参与发动指挥了全国第三次武装起义——清涧起义。1932年,他被军阀井岳秀绞杀于榆林。

    由于白明善年纪较长,参加革命的时间也很早,白如冰正是在他的影响之下开始从事革命活动,当时白明善不断从广州、西安等地寄革命刊物给他。其他几人则又在白如冰的影响之下相继走上革命道路。

    白姓是袁家沟村的大姓。据不完全统计,从袁家沟走出去的县处级以上干部达七十多人,在外的袁家沟籍儿女达五百多人。有人将袁家沟的显赫归因于村子的风水好,但多数人认为这跟该村的传统风气有着莫大的关系。明朝末年时,村里有个叫白行顺的人做了都御史。据清涧县志记载,此人是白如冰的先祖。明亡后,白行顺告诫后代要忠顺亡明,不做清朝的官。到了近代,袁家沟人仍尊崇家风。

    据袁家沟的老人说,这个村历来重视文化教育,再穷也想方设法让孩子读书。除了形成已久的积极向上的村风,家庭教育也比较严格。因此这里很早就有人去北平、上海上大学,新思想、新文化的接受比较早,出去成才的人也比较多。

    白如冰、白栋材和白治民都曾是清涧县立第二高小的学生。正是在此读书期间,他们初步接触了共产主义,并参加了党团组织。

    其实,袁家沟附近的几个村落也出了不少白姓高官。如老舍古村的白成铭、白炎波,后山里村的白向银,高杰村的白寿康、白炳勋等等。与袁家沟的这四位高官相比,他们的级别略低一些。

    后来,白如冰、白栋材、白治民等人又相继就读于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由于当时的师范是穷人的学校,学生会得到县政府一定的资助,客观上支持了穷人家孩子的深造。

    1924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的李子洲出任校长。他受中共北方局和李大钊的派遣回到陕北从事革命活动。就任“四师”校长后,李子洲随即到北京招聘了一批进步青年到“四师”任教,并相继在“四师”创立了党团组织。后来大名鼎鼎的刘志丹当时虽在榆林中学读书,但他的组织关系却隶属于四师。

    由于距离西安路途遥远,陕西省教育厅事实上基本丧失了对“四师”的管辖权。李子洲等人将马克思主义知识的ABC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在他的领导下,“四师”很快成为“陕北革命的策源地。”

    如今,老一代的“白氏”们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他们的后代们正逐步走上省部级领导岗位,承继着他们父辈们的光荣与梦想。

 

 
查看用户IP来源及管理<br>IP: *.*.*.* 2008-4-1 17:03:08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客户服务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15号主楼 邮编:100028
业务电话:010-86584597 传真:010-64652009
Powered By :obbs Version 1.0.1
Copyright ©2002 - 2003 mtvok.com,页面执行时间: 891 毫秒